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新闻 > 防火灾讲座

防火灾讲座

2014年12月22日 15:01:29 访问量:438 作者:郝向祯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219日下午,山西省消防大队普教科张教官来我校作了“火灾预防”知识讲座,他列举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,给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消防安全课。

火灾是无情的。但是,在无情的大火面前,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防范,就可以逃避火魔的侵害,摆脱灾难和痛苦。那么,如何做到在火魔的追赶下从容不迫地有效逃生呢?你不妨在家中备好这样四件宝物

家用灭火器。任何大火,开始时都是小火,如果在家中备好灭火器,并能熟练地操作它,那么当星星之火燃起时,就可以将它及时扑灭。

一根(保险)绳。当大火一旦不可收拾时,就必须首先考虑逃生。这时,如果你住在3楼以上,楼梯的通道被堵塞,或者木制楼梯被烧坏,在这样的情况下,如果家中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绳子,那么可将绳子分段打结,然后拴在牢固的物体上,沿着绳子攀援而下,就能顺利逃生。

一只手电筒。夜间失火,电路烧坏以后,屋内一片漆黑,特别是在睡梦中,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,家中已是一片火海。这时,就需要一只手电筒照明,照出一条逃生之路。

一个简易防烟面具。火场的烟雾是有毒的,许多丧生者都是被烟熏窒息而死的,如果家中备有一只防烟面具,在危急关头,套上防毒面具,就能抵御有毒烟雾的侵袭而死里逃生。

火灾的第一杀手是什么?浓烟。浓烟温度可达700-1500℃,人在浓烟中生存的极限仅3分钟。必须珍惜这个活命时间做好逃生工作。

火灾发生后,作为当事人,果断二正确的处置是第一灭火,第二才逃生。自来水等灭火,分工、周围人报警、清除周边可燃物。

灭火器使用方法。干粉灭火器:使用时,先拔掉保险销,一只手握住喷嘴,另一只手握紧压柄,干粉即可喷出. 1211灭火器:使用时,先拔掉保险销,然后握紧压柄开关,压杆就使密封间开启,在氨气压力作用下,1211灭火剂喷出.3,二氧化碳灭火器:使用时,先拔掉保险销,然后握紧压柄开关,二氧化碳即可喷出.注意:1,干粉灭火器属于窒息灭火,一般适用于固体,液体及电器的火灾.2,二氧化碳灭火器,1211灭火器属于冷却灭火,一般适用于图书,档案,精密仪器的火灾.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,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.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.5 %,会使人血压升高,呼吸困难;当含量达到 20 %,人就会呼吸衰弱,严重者可窒息死亡.所以,在狭窄的空间使用后应迅速撤离或带呼吸器.其次,要注意勿逆风使用.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距离较短,逆风使用可使灭火剂很快被吹散而影响灭火.此外,二氧化碳喷出后迅速排出气体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热量,因此使用中防止冻伤.

火灾逃生的第一是方向的确定?如果是楼层,原则上向下行,8层湿毛巾捂鼻,弯腰压低姿势快速前行。如果火灾发生在下层,并且确认火情严重,封锁了下行道路,那就上行逃生,找一有利规避的房间或楼顶,找水打湿衣服,抵御高温火焰的熏烤)。如果逃生过程中被火追上,此时应改变逃生方向,横向逃生选取另一层楼可逃脱的通道等,如果身上着火脱掉、打滚、浇水、跳水中。如果在生疏地方则预先知道、

逃生的最佳时间?火势小的阶段,当被火挡住去路时,裹一条湿衣物穿行。勿走电梯,一是断电卡壳,电梯间易形成烟囱效应,逃生用救生袋安全绳、缓降器。火灾最危险的场所,床下、衣橱、阁楼难于发现难于营救。不可盲目跳楼,也可用床单、被子里、窗帘撕成绳索系在阳台构建上,滑向楼下。

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,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,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,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.不要盲目跳楼,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,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,顺势滑下.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,可用手电筒,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,以便消防队及时发现,组织营救.

编辑:郝向祯
评论区
李雯婷(2014/12/27 9:59:50)

望文章详细具体后重新发布

回复 支持[1] 反对[0]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河曲县实验初级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黄河大街北工农兵剧场东侧 校长:杜彦凯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